碳關稅是一個邊境措施,核心是產品的碳含量。碳關稅學名又稱碳邊境調節(jié)機制,英文簡稱CBAM,該機制是指某些商品在生產時會釋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,這些商品進入歐盟關境時,需要向歐盟額外支付一筆款項,其數額與商品制造時釋放的溫室氣體數量相關。
CBAM在初期僅覆蓋水泥、電力、化肥、鋼鐵、鋁和氫6個行業(yè)相關產品。但CBAM法案明確,歐盟委員會應在過渡期結束之前就CBAM的產品適用范圍進行衡量評估,并可能進行相應的修改和調整,未來可能會延伸到更多行業(yè)。
CBAM碳含量計算及申報范圍與ISO 14067碳足跡不一樣。CBAM目前涵蓋范圍為生產階段排放,其中鋼鐵、鋁、電力、氫、特定條件下之間接排放、部分前驅物(precursors)、若干鋁中下游產品(如鋁制容器、鋁制管配件等)以及若干鋼鐵中下游產品(如螺釘和螺栓及相關產品)以直接排放為主;水泥與化肥產品則除了直接排放外,還須包含間接排放。
CBAM目前涵蓋范圍為生產過程排放(包含“生產過程”產生的直接排放與“消耗的電力”產生的間接排放)。產品碳排放量=單位產品碳排放量×進口產品數量(一般按照產品重量計量)。
原則上,排放量的計算應基于進口產品的實際排放量(actual emissions)。但當授權申報人獲取實測值時,可使用默認值(default value)計算。